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谭斌博士告诉记者,现行的面粉标准制定于1986年,那时,刚刚解决了温饱的消费者,开始追求口感。
谭斌认为,虽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面粉的定级标准有其合理性,但是经过30年的发展,消费者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标准已经不再适合当前消费者谷物消费的现状。过度追求高精度的面粉首先会造成粮食的巨大浪费。
麸皮和胚芽占了整个子粒的17%,实际上在加工中都被损失掉了,意味着80%以上的膳食纤维被丢失了,另外,面粉过度加工也会造成巨大的粮食资源浪费,如果有10%的小麦用于加工全麦粉,相当于国家小麦增产200多万吨,相当于570万亩粮田的耕地产出。
谭斌告诉记者,加工精度高的面粉,除了造成粮食资源的浪费,还有一些隐性的浪费往往被消费者忽略。他说,这对老百姓的健康是一种隐性的损失,可能造成医疗资源、社会资源的浪费。下一步面粉定级标准的修改应该更多地关注营养,在营养和口感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为了健康,建议粗细搭配、合理膳食
全麦粉和精制面粉,看起来只差一层麸皮和胚芽,营养成分却相差很大。虽然就绝对量来说,一顿饭的营养差距并不大,可是作为天天吃的主食,长年累月积累起来,还是有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
首先,购买面粉的时候,不能只追求卖相和口感,面粉并非越白越好、越贵营养越高。
其次,全麦粉比精制面粉更容易变味、变质,建议一次性购买的量不要太大。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消费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