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穿新衣。上海南京路,春节前夕显得格外繁荣。图为上海最大的百货公司——第一百货商店里,顾客在挑选新年新衣。摄影:杨溥涛/新华社
80年代,冰箱、洗衣机、电视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图为1988年2月初,随着春节的临近,在武汉中心百货大楼,前来选购电视机的人群挤满了大厅。
1988年,河南扬集的鞭炮市场。
80年代,在路边放鞭炮的孩子们。
90年代以后,随着电视等传媒资讯的普及,多数人将登门拜年改为电话、发信息、上网拜年。人们逐渐将在家吃团圆饭,改为上酒楼餐厅吃“年夜饭”,家人团聚,欢度除夕之夜。年三十日,城乡灯火辉煌,家家守岁,看春节联欢晚会或玩棋牌。花灯、龙灯等传统娱乐方式再次式微。
1990年春节,在陕西西安“飞机城”阎良区,每天都可见一些胸挂红花的新郎用自行车驮着新娘从大街小巷经过。那个年代,用自行车接新娘曾经一度成为流行的结婚方式,特别是春节这段时间,结婚的人也特别多。
1990年春节期间,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少儿放映厅举办《革命传统影片汇映周》
1991年,春节刚过,南下的民工就已如同潮水般地涌入广州火车站。图为:当时刚会走火车站厕所大排长龙的景象。
1996年北京春节前夕,市场上出售的各式挂历。挂历是日历与年画的结合品,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风靡全国,是馈赠亲友的重要礼品。博主曾写过相关文章,点击可查看:大美人挂历,80年代时春节送礼必备佳品!
90年代,春节前各家都会蒸馒头、蒸花馍,为了款待春节来的亲戚们。
90年代农村拿着灯笼的孩子们。
90年代,人们围坐在一起看春晚。
90年代那会,压岁钱大多是1元,5元,10元的。图为70后刘晓收藏的压岁钱。
1995年春节,甘肃庆阳地区富有特色的民居——“地坑院”迎来了舞狮队。
9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酒楼吃年夜饭。
1998年春运时的广州火车站
一年又一年,春节就这样过来了。进入新纪元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年味”却越来越淡。如今,看看这些老照片,回忆着自己的童年,忍不住一阵酸楚......逝去的不仅仅是光阴,还有当年那份美好与快乐。
最后,在这里给您拜个年!虽然现在年味不如以前,但是对家人的思念却不变。这几天,春运高峰期也开始了,希望各位读者一路顺风!新的一年里,祝福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最重要的是身体要保持健康!
转载请注明来源:一本正经说历史(ybzjli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