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930年国民政府先后颁行废除旧历(即农历)和“禁过旧年”的政令,但旧历新年前后,民众有许多割舍不下的旧习俗、扯不断的年节文化;而且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事节气等都以旧历来计算。因此,不但没有把旧历新年禁住,而且还招来了国内许多反对的声音。先过“元旦”新年,后过“春节”旧年,新年在前,旧年在后,中西合璧,民间同时流行着农历和公历两种历法。
因此,对于多数人来说,春节就像是深深烙在中国人精神里的印记,代表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
贴年画、写春联、请福字、剪窗花、放鞭炮,春节染上了喜庆的红色;买年货、穿新衣、包饺子、吃团圆饭,春节饱含着浓浓的亲情;逛庙会、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舞龙灯、耍狮子,春节充满了欢快的笑声……从古至今, 中国人的春节就这样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一路走来。
超多图预警,建议wifi哦~
由晚清进入民国,民间过年的习俗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最重要的活动有三方面:一是对神祗的,包括年前送灶神,新年去寺庙烧香,接财神;一是年终祭祖;一是合家团聚吃年夜饭,新年期间的拜年、贺年和走亲访友;。当然还有大量喜庆娱乐,也保留了少传统习俗,一般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清末春节走亲戚
庙会上算命的
1930年春节拜年,摄彤:海茵菠·冯佩克哈默尔
1946年春节,北京城中一大户人家的晚辈在叩首,拜的不仅是端坐高堂的父母,还有桌上无数鲜果蜜贡供着的祖宗。
清末民初时,赶集买年货
1902年春节时的皇后大道
1919年春节,雍和宫前“跳布扎”表演
清末春节时街头舞狮子表演
民国初年,春节时出门拜年的母女,穿着摩登。
浏览: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