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嘿嘿读书 > 文史记忆 > 看着老照片里旧时的春节气氛,我怀疑自己过了

看着老照片里旧时的春节气氛,我怀疑自己过了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6-10 21:11
1912年、1930年国民政府先后颁行废除旧历(即农历)和“禁过旧年”的政令,但旧历新年前后,民众有许多割舍不下的旧习俗、扯不断的年节文化;而且我国是一个传统的
/P>

1957年北京郊区,人们在看春节的文艺演出,寒风抵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1957年,天津天后宫春节庙会景象。 新华社发

 

 1960年后,提倡过革命化的春节,传统民俗大都被打上封建迷信的标签,民间祭祀活动更是处于隐蔽状态,民间娱乐在乡村虽有举行,个别场镇玩耍龙灯、花灯,但主要看话剧、看戏曲演出、看电影、看“样板戏”及各县文工团到乡下的慰问演出;由于粮食紧张,传统的年节饮食制作较少,主要是“为娃儿解馋”。

 

国务院在1967年1月30日发出通知,“为了适应革命形势,根据群众要求,春节不再放假”。以后的几年春节里,报纸都会大张旗鼓地宣传,提倡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也就是春节也不休息,继续坚持“抓革命,促生产”,提出“三十不停战,初一坚持干”的口号。这段时间里,年节风俗更为淡化。

 

1960年春节,河南省郑州市区古荥人民公社幼儿院的孩子们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演出小节目,给老人拜年。

 

1960年春节,辽宁省沈阳市郊五三人民公社一户社员正在写春联、贴年画。

 

1961年春节,人们在江苏省南京夫子庙花灯市场上选购花灯。

 

那个年代,供销社里年货很是紧俏

 

1961年春节,北京逛厂甸庙会的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大串糖葫芦。

 

1961年春节,山东沂源县农民在集市上选购年画

 

1962年春节包饺子

 

1963年春节,在北京“体育庙会”上,正在进行摔跤比赛的少年。

 

1966年春节前夕,上海市民在商店里选购塑料花。

 

1969年1月8日赴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在天安门宣誓,他们将在山村过“革命化春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1979年1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为什么春节不放假》、《让农民过个“安定年”》的两篇读者来信,以此为信号,表明了对春节休假制度的回归态度。这两名写信的人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信中用非常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他们对“革命化、战斗化春节”的疲倦:

 

“林区第一线的工人不休星期日,一年中仅有这么几天假日,应该让他们好好地度过这个节日。”“农民一年到头,春节是放假休息的时候。说实在的,春节不放假,搞疲劳战术,群众过不好年,心里不痛快,干活也使不上劲。”

 

几天之后,部分省份开始逐步恢复春节休假。直到到1980年,我国全面恢复了春节休假制度。 

 

1977年春节,文化部慰问演出团的演员耿其昌(前左一)为医护人员演唱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

 

 

70年代,群众用拖拉机装扮的彩车闹春

 

1978年春节,凭证购买定量供应的花生、瓜子

 

 

1978年春节,解放军北京部队某部和丰台区人民群众一起联欢

 

1978年春节,北京街头看电影海报的人们。

 

1978年春节,南京少先队员参加爱护环境,遵纪守法的活动。

 

70年代开始,春节拍全家福成了一种时尚。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春节期间传统的民俗活动才渐次恢复。杀年猪、“叫老人”、玩花灯、龙灯重新兴起。但随着电视的普及,大部分人家在春节期间都围着电视看电视节目,中央及各地方台已陆续推出春节联欢晚会,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得到了较高的满足。而传统的娱乐方式如龙灯、花灯等等,开始日渐萎缩,习俗也有不少变化,守岁、挑金银水、拜五方等在城市几乎消失。

在农村里,随着环境的变化与条件的改善流失,一些非常古老的习俗只有少数边远山区还会流行。一般来说,过了二十五。就进入年期了。不少人家就开始过年,因为如果有几弟兄分了家的,吃年饭每人一天,好请公婆父母,兄弟姐妹吃团年饭,从腊月二十六起就有人吃年饭,已有人家过二十八、二十九,不再局限于年三十。

1980年春节前,四川彭县农民陈开方(前右)买了一台价值人民币520元的12英寸黑白电视机,引来乡亲们羡慕的目光。

 

 

1980年春节,浙江绍兴柯桥农民在购买年货。

 

1981年春节前夕,贵州省贵定县的农民在农村集市上赶集。

 

 

 

1982年春节前夕,理发店里想美发你得排队。多年来,春节前就属这儿生意最好。一方面背地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老例儿,一方面为了讨个大『发』财源的彩,也必须从头做起。

 

 

1983年开始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是王景愚、刘晓庆、马季、姜昆。从此,春晚成为了欢度春节的一个重要形式,成为了老百姓每年除夕夜的视听盛宴,更成了华人的年夜饭。该届春晚给人印象最深的节目就是歌曲《乡恋》,而李谷一则成为了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物质逐渐丰富起来,图为1982年春节期间,特级售货员张秉贵在王府井百货大楼糖果组柜台服务。摄影:杨绍明/新华社

 

1982年,北京一家人共享丰盛的年夜饭。

 

1980年1月11日《人民日报》转发《人民铁道》报道“铁道部决定全路在春运期间增开临时长途客车24对,临时短途客车228对,共252对比去年春运期间增加30对。” 这是现在意义上的“春运”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由于80年代大量民工外出,自1983年起,春运成为“全国性、大交通性”的难题,图为:1983年1月31日,春运期间,上海站客运员在候车室向顾客宣传乘车安全知识。

 

80年代春运时,登上火车的人。

 

 

1985年春节前夕,湖南省益阳市大桥农贸市场各种农副产品十分丰富,平均每天成交额达4万多元。这是蔬菜区一角。摄影:宁光前/新华社

 

1985年春节,刚刚进入中国不久美国迪士尼动画人物和中国老百姓在八达岭长城合影。

 

吃穿之外,便是民俗。北方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十五,几乎每天都有特定的风俗。而逛庙会则是北京旧时过年的主要习俗。图为1985年北京地坛庙会上。

 

1985年的地坛庙会,老北京自己的茶道——龙嘴大铜壶,不过此时这壶沏的不是清茶,而是面茶或莲子糊。

 

1987年1月,春节前夕,北京农展馆举办农副产品展销会,人们排长队买江西产的四特酒,经过长时间排队,这几个年轻人终于买到了。摄影:蒋铎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