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牛羊肉(红肉),特别是肥牛、肥羊、五花肉、梅肉。
——各种用猪油、肥肉烹调的菜肴或者制作的点心小吃,如汤圆、肉粽、咸肉月饼、加了猪油的八宝饭等。
——各种添加肥肉制作的肉制品,如香肠、灌肠、午餐肉、肉丸,以及添加肉馅的各种美食。
——各种添加黄油、植物奶油或起酥油的焙烤食品、起酥面包、蛋挞、饼干、曲奇、派、酥点之类。
——各种预包装油炸食品。包括油炸方便面、锅巴、薯片等。
——奶酪、蛋糕表面用的奶油、冰淇淋、慕斯甜点、奶酪蛋糕、欧式蛋糕等。越是高档冰淇淋,含奶油越多,当然饱和脂肪也就越多。
——奶精和植脂末。通常加在各种速冲糊粉(比如早餐谷物粉、椰子粉等)、甜味奶茶、热巧克力饮料、咖啡伴侣等中。
——至于猪油、牛油、黄油之类,不用说大家也知道,那是饱和脂肪的大本营。
哪怕每天只吃一两猪牛羊肉,但如果三餐之外再吃点饼干曲奇,再加点冰淇淋和甜点,还是很容易饱和脂肪过量的。
少吃盐其实是为了减少钠的摄入量,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不过这些地方偷偷藏的盐或者钠,你可能并没有算进去:
——各种咸味调味品,包括酱油、豆酱、黄酱、甜面酱、豆豉、各类腐乳、豆瓣酱、韭菜花酱、辣椒酱、香菇酱、加饭酱等。
——各种鲜味调味品,如味精、鸡精、蘑菇精、各种高汤宝、汤料、虾酱、鱼露、海鲜调味汁、蚝油、水解蛋白质鲜味料、各种方便汤料等。
——各种零食小食品。包括话梅、盐津葡萄干之类的蜜饯凉果,怪味豆、兰花豆之类的传统零食,锅巴薯片之类的油炸零食,豆干辣条之类的豆制品零食,泡椒凤爪牛肉干之类的肉类零食,以及五香花生奶油瓜子盐焗腰果之类坚果油籽零食,都含有相当高水平的盐。
——含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食品,如小苏打(碳酸氢钠),加入碳酸氢钠的各种面点如油条、麻花、窝头、枣糕、玉米饼、发糕、等松软面点,加入纯碱的挂面、面条、方便面饼、碱水粽子、云吞等。各种饼干、苏打饼等蓬松质地的点心。
还要提醒你:下馆子的时候那些显得特别够味的菜,通常钠含量都相当惊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