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嘿嘿读书 > 文史记忆 > 古代女人要花多少心思在她的手指甲上?爱美的

古代女人要花多少心思在她的手指甲上?爱美的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6-10 21:11
说起古代女人的长指甲,人们第一个会想到的人一定是她▼▼▼慈禧的每一张照片里,都可以看到她修长的指甲和精致的指甲套。不过,爱留长指甲的可不止慈禧,古代的女子们对这
NT: 16px/25px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WHITE-SPACE: normal; COLOR: rgb(62,62,62); CLEAR: both;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padding-start: 0px; -webkit-margin-before: 0px; -webkit-margin-after: 0px; -webkit-margin-start: 0px; -webkit-margin-end: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其实在中国古代,蓄甲并非是女性的专利,男性也可为之。如《庄子·德充符》记:“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不爪翦”即不剪甲,包括手指甲和脚趾甲,全都蓄而不剪。不过这种蓄甲并不是为了妆饰,而是出于一种迷信。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认为身体上的一切,包括头发和爪甲,全都受之于父母,是生命的一部分,容不得丝毫的损伤,否则就是对生命的亵渎,对父母的不孝。在这种观念驱使下,人们的发爪大多蓄而不剪,即便偶有脱落、折断,也不能随便处置,而要将其妥善埋之。


后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便不再蓄留指甲,只要指甲长到一定的长度,即将其修剪。不过需择吉而行,不能随时为之。我们从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养性篇》中,即可看到这样的记述:“凡寅日剪手甲,午日剪足甲及烧白发,吉。”由此可知最迟在唐代,人们已有勤剪指甲的习惯。


至于在广大妇女中间,因出于对美的追求,蓄甲之习一直保留。不过这种蓄甲并非留而不剪,而是保持在一定的长度,超过这个长度,仍要进行修剪。从一些古代画作资料看,唐宋妇女的指甲长度,最长也不过留至半寸左右,直到明代以后,才有将指甲留长至数寸的现象。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写胡庸医给晴雯看病时,只见晴雯从幔中伸出手来,两根指甲足有二三寸长,尚有金凤花染红的痕迹。《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写宝玉私下去看望病重的晴雯,晴雯拭泪,把那手用力拳回,搁在口边,狠命地一咬,“只听得咯吱一声,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咬下,拉了宝玉的手,将指甲搁在他手里”。可见蓄甲之习,在当时是十分平常的现象,连奴仆、丫环也不例外。


一般来说,蓄一根数寸长的指甲,起码要年把工夫。指甲长了,稍不留神,就会折断。为了保护这种指甲,人们特地在手指上加照一个指套,俗称护指。又称“指甲套”、“护甲套”、“指爪套”、“义甲”。制作护指的材料最初只用竹管、芦草,后来发展到用金银宝石。古代贵妇很早就有护甲的习尚,流行戴指套。吉林榆树县汉墓,就出土有金指套。隋代贵族女孩李静训墓,也有出土数件银指套。江苏扬州市郊,出土有清代金指套,套面刻有连钱纹。


金护指,吉林省榆树老河深汉墓出土。


清代护指传世品极多,绝大多数以金银做成。古代满族妇女都喜在无名指和小手指佩戴指套。故宫旧藏有清代各式指套:金累丝点翠竹叶纹指套、金镂空“万寿无疆”纹护指、银镀金镂嵌珠宝加珐琅彩指套等,长4厘米至14厘米不等。慈禧太后很喜欢用这种饰物,不过她所用的护指,在造型上更加细长。《清宫禁二年记》中记载:“(太后)右手罩以金护指,长约三寸。左手两指,罩以玉护指,长短与右手同。”


清 錾金蝙蝠纹指甲套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