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形容一个人身体好,通常认为其“气色好”,反之,气血不足则是不够健康的表现。那么,气血到底是什么,气血不足时又该如何调理?中医专家为你详细解读。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夏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李晓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江海涛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教授 周迎春
什么是气血?
人们常形容青年男子“血气方刚”。那么,到底什么是“气”和“血”呢?
所谓“气”:
-
是指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在生理上具有保持活力、温暖人体、防御外邪等功能。
-
“气”就像是人体的“汽油”,推动五脏六腑的运行,使体表保持正常温度,防御各种病毒入侵。
中医所说的“血”则有两层含义:
-
其一是指西医讲的流动在脉管中的“血液”,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
-
其二是指与“气”同在的运行载体,中医有句话叫“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动血的运行,血濡养气的充盛。
如果把人体比作生长植物的话,气就是阳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于人体,使其茁壮成长。这一点,不仅对整个人体如此,对每一个脏腑也是如此。
10个症状自测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的临床表现非常广泛,气虚和血虚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出现。以下是气血不足的十大主要表现。
健忘心悸
心主血脉,又主管人的精神活动,心的气血不足则心神失养,所以常表现为心慌气短、健忘。
视物昏花
“肝开窍于目”,眼睛干涩昏花、视物功能下降,多与肝的气血不足有关。
面色萎黄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面色萎黄无光泽,易感到浑身倦怠乏力,少气懒言。
皮肤粗糙
浏览: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