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点:吃份高营养早餐
包子、油条、烧饼等淀粉类食物是多数人早餐桌上的主力军。但朱惠莲教授认为,上午人们工作、学习任务繁重,需要通过一份高营养的早餐来保证血糖供应,维持大脑高效运转。
她每天的早餐中,除了淀粉类食物外,还有一杯牛奶、一杯咖啡,一小份水果,两勺黄豆,多数时候还有一个鸡蛋。
10点:吃一小把坚果
朱惠莲说,科学加餐的原则是,最好补充一天饮食中相对缺少的营养素。
比如,有些人平时肉类吃得多,果蔬吃得少,就可以在上午吃一份水果。也可以吃点坚果,对心脑血管健康有好处,榛子、核桃、扁桃仁、松子都是不错的选择,一次吃一小把。
11点半~12点半:享受“杂牌”午餐
朱惠莲表示,午餐食物一定要种类多样。上班族可以在就餐时点一个素菜、一个荤菜、一个荤素搭配的菜,再配一碗汤更好。
老年人做午餐一定要“杂”,炒菜时尽量多放几种食材。比如,炒青菜时放点蘑菇,做肉菜时放点胡萝卜丁、黄瓜丁,每种菜量不大,但种类、颜色要尽可能丰富。
13点:小睡30分钟
午饭后半小时,疲劳感来袭,有的人甚至头昏脑涨。美国注册营养师凯特·斯噶拉特建议,此时不妨先喝一杯水,然后打个盹儿,为你的身体和大脑“充电”。
研究发现,午睡对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增强记忆力、提高免疫力等都有好处。不过,午睡时间不宜过长,20~30分钟即可。
浏览: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