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望海潮内容介绍
《望海潮·东南形胜》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是 柳永 在二十岁之时所做,当时孙何到杭州任知府,柳永带着这首词前去拜见。那时,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使得柳永一举成名,少年柳永也是意气纷发,所作之词格调明朗欢快,内容也是积极向上。他一反柳永惯常的婉约之风,以大张大合的笔法,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杭州的繁华壮丽。
杭州西湖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杭州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繁华都市的迤逦生活。这首词一开头就用鸟瞰式的镜头获取了杭州全貌。点出了杭州是三吴之都的重要地理位置,揭示出了文章的咏唱的主题。“烟柳画桥”,营造出一个烟雨朦胧,细柳迎风的小桥流水的美丽景象。“风帘翠幕”,则是写出了百姓民宅的雅致幽静。杭州有十万人家,写出了杭州人口这繁多,侧面烘托了杭州的繁华。而下两句话则是只从“珠玑”和“罗绮”两个方面,就将杭州市场的繁荣,杭州百姓的富裕反映了出来。
词的下片将重点转到了西湖之上,西湖是杭州的代表景色之一。它秋季桂花飘香,夏季荷花十里铺满整个湖面。周边是层层叠叠的苍翠的山岭,清澈的湖水倒映出山的秀丽。西湖的上空,无论是白日里还是深夜里,都飘荡着优美的笛音与姑娘们采菱的歌声。一幅百姓安居乐业图便跃然纸上。再写达官贵人来此处游玩赞赏,不思离去之意,再次突显西湖的美丽。
后世对柳永的评价如何
柳永是中国婉约词派的代表 人物 ,对于中国宋词的繁华有着突出的贡献。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他的词虽以婉约为主,但他是对意象的建构,意境的把握,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斟酌都有着较为明确的走向,且不拘一格。
柳永画像
他的词对后来词人有着不斐的影响,王灼曾评价说:如今的少年,十个人里面有八九个人是学习柳永作词的。后世极有为名的苏东坡、 黄庭坚 、秦观和周邦彦等大词人,他们都有从柳永的词中得到启示。 苏轼 的词虽是以大气豪迈为主,但苏词在词的格调创用上、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意镜的把握以及题材的选择上都与柳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苏轼的词是对柳词的推陈出新。至于黄庭贤和秦观的俗词更是与柳词中的俚词一脉相承,其词的格韵基调都由柳词而出。而周邦彥的慢词的章法结构,亦是从柳永的词中得到的灵感。
柳永的词改变了自唐五代以来,诗词着重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而是将重心转移到了市俗大众的烟火生活。他变“雅”为“俗”,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出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运用了许多的“俚词”,满足了大众需求。其次,他是第一个表现世俗女子对待爱情大胆而泼辣的词人。在别的文人词中,他们表述女子的闺怨之情,大都含蓄的引而不发,只自怨自艾。而在柳永的词中,女子会大胆主动地追求爱情,对于男方有何不满都敢于毫不避讳的直言吐露,她们追求平等而自由的爱情。
柳永作词大多与他的生活际遇有关,从阔少爷到落魄公子,从意气飞扬的少年英才到没有建树的中年老者,又与青楼歌女多有交涉,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常人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他的见解也与常人不同,所以他的词才能开创一代先河。
柳永雪梅香赏析介绍
柳永的这首《雪梅香·景萧索》被选入了《全宋词》。这是一首的触景伤情的思念家乡之作。词中描写了一位游子,在深秋的黄昏时分,独自一人登上了江边的高楼,手倚着栏杆,向远处望去,外面是空阔的天际,触景伤情,想去了曾经的快乐时光,很思念在远处的情人。
浏览: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