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嘿嘿读书 > 文史记忆 > 蒙古灭宋 是南宋愚蠢还是蒙军狡诈?

蒙古灭宋 是南宋愚蠢还是蒙军狡诈?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6-10 21:11
咸淳三年十二月,元朝遣使与宋议和,约定双方罢兵,互为友好,并约定在樊城外修筑榷场,供双方进行通商贸易。昏庸的南宋朝廷,竟无人看出元朝的野心,榷场越修越高,越修越
02,102,102); BORDER-TOP: 0px; BORDER-RIGHT: 0px;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transition: color 200ms, background-color 200ms, border-color 200ms, 300ms, 300ms; -webkit-text-stroke-: 0px">不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百年后,汉族起义领袖陈友谅,在汉口、襄阳一带以舟师布阵,大破元军,从此元朝日薄西山,不可逆转地走向了败亡。

 

 


宋蒙的一场襄阳之战 一战定天下!

 

金庸和凤歌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及了一场宋元之间的大战——襄阳之战。据史书记载,这是一场牵动万千生灵,决定国祚命运的战争,因为重大,这场战争旷日持久,引得无数英雄豪杰埋骨沙场,壮烈殉国。

小说总带有主观主义色彩,真正的历史却无关对错,与其说这是两个国家的战争,倒不如说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战争,历史上的襄阳之战,到底是一场怎么样的战争呢?

blob.png

话说蒙古人东进吞金,南伐灭夏,西征荡平吐蕃、花拉子模,又威服了大理,国力蒸蒸日上。常年的攻伐作战,疆域的急速扩张,使得蒙古人不得不停下征伐的脚步,休养生息,专心打理内政以巩固统治。当时,南宋王朝有朝臣建议,趁蒙古内修国事,兵卒疲惫之际,夺回开封故都,以振兴赵宋王朝。

皇帝深以为然,派兵北上攻打开封,却被蒙古人打得大败亏输,狼狈回师。蒙古王朝窝阔台汗因此震怒,兵分三路进军南宋。三路军中,东路军进攻安徽、浙江。中路军进攻湖南、湖北一线。西路军则进攻四川。本拟定的分进合击之策,却进展的并不顺利。

首先是东路军,在长江一线被宋军打的大败,先是在江苏败在了宋将邱岳手中,后又在安徽败在了吕文德手里,东路军损失惨重,减员过半,不得不退回山东老营休整。再来说西路大军,三年攻川,却是无甚收获,征伐至第五年,蒙古军已然师老兵疲,斗志日衰,钓鱼城一战,蒙古大汗蒙哥都死于城下。

只有中路军连战连捷,自大散关南下,一路攻城拔寨,打到了襄阳城边。蒙哥汗死后第二年,忽必烈逼退海都,继任蒙古大汗,改国号为元,因感东、西两路军无甚作为,便废了六盘山和胶州两处大营,一改以四川为主战场的战略部署,决定以中路襄阳为突破口,夺得长江天险的控制权,之后水陆并进,一举荡平南宋。

2.png

襄阳地处南阳盆地南端,与樊城夹汉水互为依存,“跨连荆豫,控扼南北”,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军队的边陲重镇。宋咸淳三年(1267年)十一月,南宋降将刘整向忽必烈汗进献攻灭南宋策略,他在奏折上写到,“先攻襄阳,撤其捍蔽”,认为南宋如果“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

刘整“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的建议为忽必烈所采纳,宋元战争随即进入了以襄阳、樊城两地为中心的新阶段,史称“襄阳之战。”

 

责任编辑:admins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