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嘿嘿读书 > 生活健康 > 怎样才能不生病

怎样才能不生病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7-24 22:27
中药新解看到我提倡的口号:"请依靠本能生存吧!"恐怕读者们会产生不少的疑惑。那么,就让我给大家解释一
臼齿,8颗(8/32=25%)是吃蔬菜、水果用的门齿,4颗(4/32=12.5%)是吃肉、蛋、鱼用的犬齿。按不同类型牙齿的比例决定摄取食物的比例是最健康的。那就是说,人类的食物中应当包括六成的谷物,二到三成的蔬菜或水果,然后剩下的部分摄取肉、蛋或鱼贝类,这才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当然了,为了肝脏的健康,也是从治疗肝病的方面考虑,这种比例应当也是最合适的。没有必要非得摄取高蛋白质的物质。从这些方面考虑,摄入高蛋白质食物是有害的。 
 
  蛋白质在肠道被消化分解时,会产生胺、氨气、甲基吲哚(粪臭素)、吲哚等毒性很大的物质。这些物质如果进入血液,就会"毒杀"全身的细胞。平时,人体靠肝脏解毒以防止其发生。肝炎、肝硬化、肝癌晚期等状况发生时,肝功能就会极度降低,这些有毒物质不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可能会对脑细胞造成损害。如果是这样,人体就会表现出各种脑神经症状,如羽状振颤(像鸟拍打翅膀那样手叭嗒叭嗒地动)或"肝昏迷"。 
 
  肝脏是解毒器官,同时也是分泌和释放胆汁这种消化液的消化器官。因此患有肝脏疾病时,应当注意"吃饭时仔细咀嚼,少吃(八分饱以下)"。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应当以豆腐、纳豆等大豆制品,以及虾、螃蟹,鱿鱼、章鱼以及贝类等"石头上的肉"为主。由于这些鱼贝类含有牛磺酸,能发挥其强壮肝脏的作用。 
 
  胡萝卜、芹菜等水芹科植物也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因此,以胡萝卜和苹果为原料的果汁中,加入50~100克打碎的芹菜饮用,效果会更好。 
 
  得肝病时,系上腹带,温暖肝脏所在的右上腹部也很重要。因为这样可以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造福于人类的"真正的营养科学"是应该由不同形状牙齿的比例而决定的。 
 
  心肌梗塞、癌、脑梗塞、肥胖等生活习惯病过度增加的美国,1975年,在国会成立了"营养改善委员会",其宗旨是让医学者进行"全球营养与疾病状况的调查研究"。 
 
  两年后,在达5000页的调查报告上刊登了题为:"美国的反思"的报告。读了这份报告的玛克卡本议员,在国会非常激动地做了演说。他说:"我们太愚蠢了,我们正在吃能引起疾病和杀人的食物"。这个演讲很有名。把它的主要内容翻译出来,就是下面的内容。 
 
  ①每天总能量摄取量的55~60%应当来自于碳水化合物。 
 
  ②一日脂肪摄取量,应占一日总能量的30%。 
 
  ③饱和脂肪酸(黄油、猪油等动物油脂)与不饱和脂肪酸(鱼油、植物油等油脂)的摄取量应当以相同的比例摄取。 
 
  ④每天胆固醇的摄取量减少到300毫克。 
 
  ⑤减少40%的砂糖的摄取量。 
 
  ⑥每日盐的摄取量减少到3克。 
 
  必须达到这样的目标:增加水果、蔬菜、非精碾谷物、鸡肉、鱼、脱脂牛奶和植物油的摄取;减少牛奶、肉、蛋、黄油、砂糖、盐、脂肪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的摄取。 
 
  值得注意的是:①每天总能量摄取量的55~60%应当来自于碳水化合物这一最低要求。 
 #p#分页标题#e#
  像前边所讲的那样,"人类的牙齿从形态上看,62.5%(5/8)是臼齿,本来就是依谷物(碳水化合物)占60%左右而生成的"。这个观点与上述的推荐是一致的。 
 
  从美国国会的那次会议至今,这30年来,美国人了解到:"日本的和食(日餐)是世界第一的、最健康的饮食"。美国街上有很多是"寿司吧"、"天普拉(炸蔬菜)商店"和"日本餐馆"。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努力选择吃米、豆腐及味噌等豆制品。 
 
  最终,他们还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10万人中死于心肌梗塞的人数,在1957年为380人,现在是250人,减少了40%。成为发达国家的G7盟国中唯一一个癌症死亡人数减少的国家。 
 
  可见饮食对健康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由牙齿的形态决定的"真正的营养学"是多么重要! 
 
  体力虚弱的人补充高营养,等于拔苗助长 
 
  患了各种疾病而导致食欲不振,这是身体本能的反应。它通过停止摄取食物的活动,把使用于胃肠道的能量节约下来,用于疾病的治疗。而且,由于不摄取食物,血液中的白血球也是空腹的,这些白血球就会吞噬更多的身体代谢废物、病原菌或癌细胞,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也就是说:体力虚弱的人或老人,如果要稍变得健康些,食欲首先会下降。因为胃肠也是身体的一部分,很难设想一个没有体力的人,胃肠消化能力会很强。 
 
  相反,如果强迫身体虚弱的人、没有食欲的人或老人勉强进食,就会损伤胃肠,身体就会变得更虚弱。人的胃肠相当于植物的根,植物吸收营养的根如果不行了,全身也就不行了。人也是如此。 
 
  植物在变得生命力很弱时,如果施予高营养的肥料就会变枯萎。所以,这时候,首先应该给予水分,在浇水时要注意,如果是在冬季植物不怎么需要的时候浇水或浇的水太多,根就会腐烂,最终导致枯萎。同样,对身体虚弱的人、病人或老人等没有食欲的人,最好不强迫他们勉强进食,而要尽可能提供充足的温水和糖分,因为糖分是人体60兆个细胞的主要能源。这才是最好的处理办法。 
 
  如果要做到不增加胃肠道的消化负担,而使其吸收,还是生姜汤或生姜红茶最适合。 
 
  得了胃肠道疾病变得很虚弱的人,最好是吃些梅酱番茶。 
 
  食欲旺盛的人一般都很健康。这并不是说"因为有食欲,吃得多,所以健康",而是"因为健康,所以食欲好,能吃"。 
 
  梅酱番茶的做法: 
 
  (1)在汤碗中放入晒干的梅子,用筷子把梅子杵碎,去掉核,留下果肉。 
 
  (2)在(1)中放入磨碎的生姜汁5~10滴,再加入一小匙(6克左右)或大勺(20克左右)的酱油,再加上热番茶制成一杯。 
 
  (3)每天喝2~3杯梅酱番茶,对食欲不振、胃肠痛、便秘、腹泻、腹鸣(肚子咕噜咕噜叫)、体寒、感冒等症状均有显著的疗效。   
 
  一瓶牛奶(200ml)中大约含6克蛋白质、6克脂肪;丰富的维生素A,B1,B2,C;矿物质:铁、镁、锌、磷、钙。因为牛奶的营养价值很高,所以它成为生长发育期儿童以及病人不可或缺的全营养食品,也是普通人群补充营养的饮品。牛奶可以使刚出生的牛犊在短期内以惊人的速度快速生长,因此,它的确是牛的高营养食品。对人类来说,在低营养时代的作用不清楚,但在现代这种提倡大家限制热能的摄入,控制体重的饱食时代,其保健价值就值得怀疑了。 
 
  已经明确,肥胖、糖尿病、痛风、脂肪肝等疾病是"营养过剩疾病"。其他的疾病如脑血栓、心肌梗塞、肺癌、结肠癌、乳腺癌等欧美型的疾病也具备"营养过剩疾病"的部分特点。 
 
  考虑到这些事实的存在,认定"牛奶是高营养食品,所以相当于健康食品",似乎还为时过早。 
 
  有不少人一喝牛奶就会出现腹胀、腹痛、腹鸣及腹泻的症状。这些症状被称为乳糖不耐受症。这是由于小肠内负责消化牛奶中乳糖的乳糖酶不足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p#分页标题#e#
 
  欧洲人终身都持续有这种乳糖酶的分泌,而包括日本人在内的亚洲人则不同。断乳后,这种乳糖酶就不再分泌了,因此不能消化乳糖。以食肉为主的小狗、小猫也是如此。 
 
  这个现象证明了:几万年间靠狩猎和游牧为生的欧洲人与靠农业耕作和养殖为生的亚洲人,由于经历的历史完全不同,在各自的体内都留下了印记。在日本人中,仅有20%的人能完全消化大量摄入的乳糖。基于这种现象,连学者也认为:牛奶对日本人来说根本没什么营养。 
 
  牛奶呈现的白色,是由于牛奶中含有的蛋白质(酪蛋白)胶体颗粒对光的反射引起的。但这里的"白色",就像中医的阴阳理论认为的那样,含义很深。 
 
  人刚刚出生时被叫做"婴儿"。他(她)呈现为体温很高,含有许多红血球的"阳"的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温逐渐一点点下降,出现白发、白斑、白内障等情形。随年龄的增加,最终变为"冷"色的"白"色,成为"阴"的状态的"白儿"(老人)而死去。 
 
  从这种阴阳理论来看,白色的牛奶是适合"婴儿"的食物。"白儿"(老人)如果饮用,恐怕会引起身体变凉,产生属于"寒"症的腹泻。 
 
  牛奶不能提供能量和精力,因为它是婴儿的饮品。这个观点是营养学家提出来的,也许有一定的道理。 
 
  可是,阴性的食物如果加热,可以变成有温暖身体作用的阳性食物。牛奶(白色)加热后形成黄色的奶酪,表明变成了有温暖身体作用的食物。 
 
  因此,老年人、有寒症的人、患有因为受寒所致的胃炎、胃溃疡、克罗恩病、溃疡性大肠炎,桥本氏病、类风湿疾病的患者,吃奶酪比起喝牛奶更适宜。相反,对那些体温很高,红光满面的阳性体质的人来说,如果患有高血压,痛风等阳性疾病,饮用能降低热度的牛奶有好处。
 
  原来是利用它的副作用 
 
  阿司匹林是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解热镇痛药。尽管各种新研制开发出来的解热镇痛药不断上市,但由于阿司匹林便宜的价格和良好的疗效,现在仍然被广泛使用。 
 
  解热镇痛药的共同副作用是引起胃痛或胃溃疡。为了预防副作用的发生,通常要把阿斯匹林包上外衣,以缓和它的副作用(buffer)。这种外衣就是"百服宁(bufferin)",中间包裹的是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引起出血倾向,即在服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如果受到外伤出血,不容易止血;还容易引起胃和十二指肠的出血。利用这种"易引起出血"的副作用而制成的"治疗药"就是预防脑血栓和心肌梗塞发生的"小儿用"百服宁。所谓"小儿用"的意思是阿司匹林的用量减少,其目的是减少上述副作用。 
 
  但是,即使减少阿司匹林的用量,有时仍然会出现胃、十二指肠、脑出血、月经出血量过多等副作用。 
 
  另外,解热镇痛药还能引起皮肤损害(发疹、荨麻疹等药疹)、肝损害、胃损害、造血功能受损(贫血、白血球减少引起的感染)等副作用。对患有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多血症、高血压等症状,又不能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的人,有必要使用百服宁以预防血栓形成。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预防血栓形成的最好方法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这方面,鼓励大家按照下列推荐的生活方式生活。 
 
  ①不易形成血栓的饮食生活方式 
 
  --控制容易导致血栓形成的饱和脂肪酸(畜的脂肪,即动物脂肪)的摄入量;充分摄取能防止血栓形成的物质。多吃富含EPA、DHA等不饱和脂肪酸的沙丁鱼、秋刀鱼和日本鲭,以及含牛磺酸的虾、螃蟹、鱿鱼、章鱼及贝类。 
 
  --使血管扩张,防止血栓形成。多吃大葱、韭菜、大蒜、洋葱、野韭菜等食物,其中含有能使血液稀释顺畅的硫化丙烯。特别是野韭菜,每天服用3~5根,可以预防心脏供血不足和心肌梗塞。 #p#分页标题#e#
 
  --每天吃含有溶解血栓作用成分--纳豆激酶的纳豆。 
 
  --适量饮酒(日本酒两盒,或威士忌3杯,或两大瓶啤酒,或2~3杯葡萄酒,或3~4杯兑水烧酌),能促进溶解血栓物质--尿激酶的产生。 
 
  ②运动 
 
  多散步、走路、参加体育运动,能增加防止动脉硬化发生的HDL胆固醇的水平。 
 
  ③入浴(洗浴) 
 
  温暖身体,能产生有溶解血栓作用的酶。因此,要多泡澡,而不是洗淋浴。   
 
  古语说:"Goodmedicineisbittertothemouth(良药苦口)"。而中药则不同,中药是良药也不苦口。多数得了感冒的人如果服用了葛根汤,都会说"好喝"。如果是病好以后再服用,就会说"难喝"。 
 
  中医用于治疗女性的血道症(瘀血即肩膀酸痛、头痛、潮热、痛经、月经不调)的驱瘀血药,在使用时,对体力缺乏的人用当归芍药散,对体力中等的人用桂枝茯苓丸,对体力旺盛的人用桃仁承气汤。 
 
  一般来说,中医通过问诊和望诊(诊断体格和颜色等)决定应该用什么药。但有时,即使用了触诊,也不能确定该选择用哪种药。这时候,就需要把这三种方剂都试一试。如果患者认为"好喝"或"甜",药物就一定会奏效。就像人体对食物有好恶一样,人体本能地对"目前身体需要的营养素和药效成分"表现出喜欢,因而会感到"好喝"。 
 
  这并非新发现。1996年3月2日的《朝日新闻》早报,在第一版的题目中,跃然出现这样一条新闻:"10人死于中药的副作用"、"88人得了间质性肺炎"、"治疗慢性肝炎的小柴胡汤"、"对存在于医生和患者中的、没有根据的对中药的放心感的警告","能让'中药是不必担心的'这种神话播散、流传吗?能让医生们过分放心地使用中药吗?"、"中药和化学药品相同,也需要提供表示安全性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数据",等等。医学家们提出这样的评论。 
 
  使用中药的时候,如果中医专门医生能认真把握"证(对自觉症状、外在症状以及诊察所见的综合评价)",特别是通过尝试使用,按患者感到的"好喝"的感觉下处方的话,可以说不太容易出现什么副作用。 
 
  但是,这种"中药引起的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那些不了解中药的医生听信了药厂的MR(提供医疗情报的人)提供的不确切的信息:"不是西医的肝脏疾病的特效药","小柴胡汤对肝炎有效"等,没有认真地思考,就轻率地下处方造成的。 
 
  柴胡这种生药,有消炎、解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但在使用含有柴胡的柴胡方剂时,必须因人而异。根据患者体力的多少,按照以下方法使用: 
 
  大柴胡汤:用于有体力,有便秘倾向的人的肝脏疾病和高血压病。 
 
  柴胡加龙骨汤:用于有体力的人的轻微高血压、心脏病、肝脏病、失眠等。 
 
  小柴胡汤:用于体力中等的人的肝炎、胃炎、支气管炎等。 
 
  柴胡桂枝汤:用于体力有些差,多汗的人的肝炎、胆结石、支气管炎、胃肠病。 
 
  柴胡桂枝干姜汤:用于体力虚弱的人的肝炎、胃肠病、支气管炎、失眠等。 
 
  如果不按照上述的严格区分而随便使用的话,就会产生意外的副作用。 
 
  死于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患者,其情况是:因头盖骨骨折入院检查时,被诊断为丙型肝炎的69岁的男性。使用小柴胡汤3周后引起间质性肺炎,导致死亡。 
 
  在没有体力的人中,应该使用提供热度与有补充营养作用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若给予冷却热度的促进营养排泄的小柴胡汤,当然会引起事故。 
 
  一般中药的用药原则是:与食物的阴阳相同,对热度高、有体力的人给予凉性的排泄药,相反,对寒凉体质、没有体力的人给予温性的补充营养的药物。 #p#分页标题#e#
 
  由于这件事的发生,年利润曾达到400亿日元的小柴胡汤的利润最后下降到原来的1/10。这当然有其道理。 
 
  因此,在服用中药时,一定要记住:"Goodmedicineissweettothemouth"(良药甜口)这一宗旨。
责任编辑:admins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