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嘿嘿读书 > 精品美文 >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8-16 21:38
9月29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周光召央视国际2003年09月30日15:58主讲人简介周光召院士,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
一点看到这个X光照片的话,那完全有可能他会先发现这个DNA双螺旋结构,因为他已经发现过蛋白质的α螺旋,他对这个螺旋已经有很多的认识。所有这些都再一次说明,当重大发现的时机一成熟,在何时何地由何人发现,这是有很多因素综合决定的,确定最有发展前途的研究方向,创造适合重大发现的学术环境和条件,识别和支持优秀人才,是各级科学研究机构的领导者应当首先关注并且加以解决的问题。 我想我们国家目前的科研环境还不够理想,特别需要加强人文环境的建设,要创造一个科学团体内部,不同学术思想,通过竞争、选择、优化、融合而不断进化的自学、自组织的发展模式,同时从政策上要改进评价体系和经费分配的方式,改革个人收入与科研课题经费挂钩的做法,抑制急功近利和课题越变越小的单干倾向,要鼓励探索性强的自选课题,对一时的失败要给予宽容,从舆论和政策上要反对近亲繁殖,权威把持,坚持在学术问题上人人平等,要在强调专业深入的同时,加强最新科学成果,向周边相关学科的渗透和应用。要经常向专业人员进行扩大知识面的教育,要创造条件,鼓励不同学科专业人员进行学术交流,推动他们针对重大科学问题进行跨学科的探索和合作。优秀的人才要通过竞争来进行识别,学术评价要通过充分的学术争论达到认识上的一致,研究群体要通过提高科学道德和保护知识产权,达到和谐和协同。要提倡民族特别是青年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敢于向权威挑战,通过学习和首创达到超越。 我想结论简单地说一下,中国目前正处在科技发展物质条件最好的时期,当然还可以更好了,我们也希望更好,但是如果能够迅速创造一个好的人文环境,选好科学前沿的发展方向和领军人才,吸引一批最优秀的青年,中国科学的起飞是指日可待的,谢谢。 (编辑:英子 来源:CCTV.com)
责任编辑:admins
浏览: